首份抗戰個人通電 我姨祖父發的(組圖)

成都人穆越懷揣一份抗戰通電11年,這是其姨祖父朱慶瀾在“九一八”後第三天發出
懷揣祖輩抗戰通電11年,他隻希望更多人知道朱慶瀾。明天是“九一八事變”82周年。每年此時,穆越心裡都很復雜,他的姨祖父朱慶瀾曾在1931年9月20日,以個人名義通電全國,申明自己的抗日主張。這是在“九一八事變”後,國內第一份個人通電。

作為朱慶瀾唯一在川的後輩,穆越希望有更多四川人知道他的姨祖父。

歷史:“九一八”後首發通電

1931年9月18日,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鐵軌,隨後嫁禍於中國軍隊,並以此為借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,制造瞭震驚中外的“九一八事變”。而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規模侵華行動,也從此開始。

9月20日,即“九一八事變”後的第三天,朱慶瀾將軍以個人名義向蔣介石等國民政府要員發出全國通電,申明自己的抗日主張,要求停止“剿共”,一致抗日。當時,朱慶瀾擔任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的委員長及常委。

靜電機推薦
“南京政府蔣主席、北平張副司令、廣州汪精衛先生、唐少川先生、孫哲生,日人乘此危難,公然出兵遼省……慶瀾比年從事救災,奔走呼籲,冀為國傢保存元氣……尚望各地賢傑,稟衰棟之將崩,系苞桑於一念,舉國團結,一體興奮,同舟風雨,共濟艱危。”1931年9月21日,《大公報》刊登瞭朱慶瀾通電的全文。

2012年《檔案與社會》雜志第2期,曾全文刊發朱慶瀾將軍此次首發抗戰通電的情況。也有媒體曾評論,在當時那樣復雜的環境中,朱將軍敢於公開發出這樣的全國通電,其膽識、其勇氣、其愛國的拳拳之心,以及鮮明的政治立場,著實令人佩服。

後人:收集朱慶瀾資料11年

“我這麼做,隻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朱慶瀾。”穆越告訴天府早報記者,自己的奶奶叫徐雅麗,是朱慶瀾夫人徐雅志的親妹妹,而自己是朱慶瀾唯一生活在四川的後輩。從2002年偶然在會展中心的“老照片”展上認出《民國初年的四川軍官》就是自己的姨祖父朱慶瀾後,穆越11年來一直都在收集他的資料。

在遼寧錦州有一個“錦州是抗日義勇軍和國歌發祥地研究課題組”,對方曾多次與穆越聯系,雙方及時進行最新資料收集後的共享。2012年10月,天府早報曾全版報道朱慶瀾將軍是《義勇軍進行曲》命名者的“新發現”。




目前,穆越在成都從事旅遊工作,他感嘆中日友好來之不易,希望能為民間旅遊文化交流盡些綿薄之力。但越收集資料,穆越愈發覺得之前對姨祖父的瞭解實在太少。“大公報的謄印本,是朱權(朱慶瀾長子)寄給我的。”穆越直言,11年來,光是收集到的姨祖父文字資料都有10斤左右重,“對我來說,收集這些資料既能瞭解傢族史,對歷史也會有一種更深的認識。”

人物簡介

朱慶瀾(1874—1941),字子橋,浙江紹興人,後居遼寧錦州。《義勇軍進行曲》的命名者。清末曾任奉天等地知縣,陸軍第十七鎮統制。辛亥革命時被推舉為大漢四川獨立軍政府副都督。1916年任廣東省省長,次年參加護法運動,任廣東新軍司令。1925年辭職,此後長期從事慈善救濟與抗日救亡事業,先後任華北慈善聯合會會長、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、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委員長等職,為賑災奔走呼號,不辭勞瘁。1941年病逝於西安。

靜電排油煙機

本文來源:四川在線-天府早靜電機保養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7D935A9D4FC68F02
arrow
arrow

    dvp559hf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